上课不能少了必要的形式和规矩 | 新时代教育书摘

上课不能少了必要的形式和规矩 | 新时代教育书摘全文长1300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上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体现。无论教师在哪里上课,上什么样的课,怎么上课,必要的形式和规矩还是

上课不能少了必要的形式和规矩 | 新时代教育书摘

上课不能少了必要的形式和规矩 | 新时代教育书摘

全文长1300字,阅读大约需要2分钟

上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也是教师教学工作的直接体现。无论教师在哪里上课,上什么样的课,怎么上课,必要的形式和规矩还是要有的。先说形式。大家知道,内容和形式是共存并应相统一的。形式为内容服务,内容依一定的形式存在。其实上课本身就是一种形式。没有这个形式,何来上课这一说?那么,上课有哪些形式是不能缺少的呢?首先是候课。课前两分钟候课铃响,教师应到教室门前立候学生们走进教室,或直接来到教室里检查、指导学生们做好课前准备。体育课或其它室外课,教师也应如此按时候课。其次是要有上下课仪式。上课铃响,教师走上讲台,学生们起立,师生相互问好,学生们落座,然后开始上课。下课铃向,学生们起立,师生互道再见,然后各自活动。一些教师对上述这些不以为然:不按时候课,甚至有迟到;没有上下课仪式,或者时有时无,即使有也是马马虎虎,随随便便,只是走个形式上的过场罢了。其实这些都是对自身工作要求不严格、工作作风不严谨的表现。候课、上下课仪式是为上课服务的,是上课常规所要求的,是“组织教学”必须要做的。做好候课和上下课仪式,有利于保证有限的上课时间,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有利于增强师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营造良好的上课氛围。再说规矩。人们常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教师上课的规矩或者说要求是多方面的,这里只从一些教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或主观上没有意识到的地方讲几点。首先是上课铃响后,再进行上课仪式。下课时如果课没进行完,还要完成,也要待铃声过后再接着进行,否则,伴着铃声抢时间去完成,没有效果,起码没有很好的效果。听课中,发现不少教师课后作业都是在下课铃声响起中布置的。其次是不要拖堂,下课铃响即时下课。拖堂不仅影响学生们短暂的10分钟休息或去处理其它事情,也会影响下节课的候课甚至上课。更主要的是,下课铃响,多数孩子们的心已不在课上了,老师所讲他们并未听进去。一般来说,课上给学生也是给老师自己在时间上有点“留白”,是必要的。实际上,拖堂与否,是对老师的课前准备和课上施教能力的检验。上述这两点,按理说都是不该发生的,但在听课中发现,不但是年轻教师,就是已有着多年教龄或被认为是很成熟的骨干教师,也多犯有这样的毛病,尤其是拖堂,半数以上的课是存在的。第三是要带教案上课。有的教师上课没有教案,说教案上的东西都在心里呢。有的教师说有教案只是没有带到课上来。无论讲哪种理由都是不应该的。当然,教师不能手把着教案上课,更不能照着教案上课,但教案是上课的方案,带着教案走进课堂,是对课的尊重,也是对学生和教师自己的尊重。教案上针对教材、课程标准、课型以及学生实际等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点以及设计的教学过程、板书、采用的教学方法、多媒体运用等等,这些都是教师课前需要完成的,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我们看过一些教师的教案,不规范,不完整,不严谨,甚或就是为应付检查而写的,这种教案不鲜见。上好一节课,教师不仅要有着深厚的学识功底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更要有着严谨的教风和严肃的纪律和规矩意识。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从细节做起。在当前课改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强调一下这些,还是很有必要的。扫码购买北京理工大学附属中学分校校长朱靖华 著作《做朴实教育》

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往期精彩

?10部寒假必看的高质量动画片,让孩子在观影中得到启发

?李镇西:教师职业应不应该有“退出机制”?

?李镇西 程红兵:公开课,不要再演戏了!

?俞正强:如何减轻老师的工作负担作者丨朱靖华编辑丨智库君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教育资讯

历史性时刻珠峰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见证人类勇气与智慧

2024-11-8 19:39:34

教育资讯

广东实施班主任能力建设计划,铺设专业成长星光大道

2024-7-8 23:03:51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