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编制,值十几万!
转自公众号:青塔人才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4MTY5Mzk5OQ==&mid=2247917138&idx=1&sn=95323f0bf4b1df38f76b855e74db2177
商务合作联系QQ:3158521867 或加微信号:JJ1212ZJ
本文转载自青塔人才,已获得授权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那么一个编制,到底能值多少钱?
此前塔子整理的2023年青椒薪资汇总中,一网友曝料称,其在北京某211,有编制,为管理博士,校内薪酬税前40w+,税后30w+,入职后5年来没什么变化,但也可选择更高薪压力更大的合同制,增资15w。
另据某校2023年博士人才招聘公告显示,求职者可选择是否要进入单位编制,不进编制的比进编的年薪均高5万元。
简单来看,15万、5万,就大致相当于该高校所提供编制的货币价值。
要编还是要钱
近日,一份杭州市余杭区的公务员体检公示名单引发网友热议。只因在99位考生中,不乏来自复旦、浙大、南大等双一流名校的,还有悉尼大学、利兹大学等海外名校的。
其中,甚至有位考生来自世界顶尖学府哈佛大学,报考的单位是余杭区教育局,报考职位是教育管理一级主任科员(要求硕士研究生以上)。
余杭区公务员体检公示名单 | 图源:杭州公务员网
哈佛研究生也开始挤入体制内,足见编制在如今的社会大环境下,越来越受大众追捧。
而高校圈的现实是,有限的编制,面对逐年快速增长的博士毕业生,已经变得越来越稀缺,编制岗早就处于僧多粥少的局面。
为此,高校普遍实行“新人新办法,老人老办法”,事业编和年薪聘用制并行。
由于需要博士教师们持续的成果产出,无法提供编制的话,只能利用较高的年薪来吸引求职者。
稳定和高薪,总得占一样吧?
编制内的老师吐槽自己稳定得穷着,但在当下卷生卷死的科研学术圈,一个不“非升即走”的、真正实名到人的稳定编制,已经是很多青椒梦寐以求的了。
万一不小心掉入高校招聘话术包装的坑,遇到各式各样的假编制,也是哭都来不及了。
此外,编制内教师的福利,不论奖励补贴和退休待遇,单说每月可能比工资还高的公积金,也不能算是真的穷。
体制内教师年总包22.8w | 图源:小红书
而其实现在高校中更多的是,拿着高出几倍薪资的年薪制教师,正在承受着身心双重高压。
甚至合同上的高薪,和工资卡上到账的数目,可能相差不小。
因为年薪制普遍会有考核任务要求,高校学院的补充协议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往往要求求职者在3-6年间完成一定的科研目标,通过考核后可转为聘用制(升上副高/正高职称后签的合同,仍是通过考核便续签,但不用“非升即走”,考核要求相对容易达到,有人认为这也算是一种“铁饭碗”)或长聘制,不通过就解聘走人。
相应的年薪,也都是早就被明码标价的。完不成任务,就打折发,有的甚至需要把之前拿到的都退回来,你拿到的是税后,退回去的要税前……
真正的高薪,可能也只是少数人的福利。
某南方本科高校的五年考核要求 |图源:小红书
因此,针对高校求职者是选编制还是选高年薪的疑惑,塔子只能说,如果自身能力不够,可能不仅拿不到编制,还会是个随时面临解聘风险的廉价劳动力。
去编大势不可挡
长久以来,高校教师一直被看作是“吃国家饭的铁饭碗”。高校教师是国家的,而不是大学的,因此学校无权解聘教师。这让教师可以全身心投入人才培养、科研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同时,也让教师行业陷入僵化低效的困局。
滥竽充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损害了教师群体的积极性。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实行不同的机构编制管理。
2015年5月,北京印发《关于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加快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正式拉开了高校取消教师事业编制的序幕,引发了舆论前所未有的关注。
一部分人认为取消编制是好事儿,可以让那些躺平混日子的老师腾出岗位给更优秀的人。
也有人认为取消编制后谁还会去当老师,本就是求着稳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现在跟其他职业一样,还不如去大厂多赚点钱。
总之,取消编制已是大势所趋了。全国各地纷纷跟进,无论是安徽率先实行的周转池编制,还是浙江广泛推行的报备员额制,改革的目的是将用人自主权真正归还给学校,让学校能留下真正需要的人。
“高校取消编制的同时,要求其必须有较为成熟的教师聘任制度、教师薪酬制度,以及国内外学术同行评价体系,并且多元学术评价体系和代表性成果评价体系都已经充分形成。但是,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离此还有很大差距,因此,高校取消编制工作只能稳步推进。”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刘承波曾如是说道。
取消事业编并非是要降低教师的薪资待遇,“员额制”“备案制”等事业编创新改革的形式也是为了消除高校教师内心的疑虑,提供教师心理和物质上的双重保证。
事业编早已没了“铁饭碗”的功能,剥离“终身制”后,想去高校当教师的硕博人才们更应慎重考虑才是。未来,真的要靠本事吃饭了。
但高校在稳步改革的同时,也别寒了老师们的心,各类严苛的考评制度,让青椒们的健康状况急转直下,“只走不升”的聘任现实,也让他们彷徨破防。长此以往,再任劳任怨的驴也会拉不动磨的。
青塔人才(公众号:cingta-job)提供各大高校科研人才招聘启事,也长期关注人才人事政策、科研工作、青年教师发展等内容,帮助青年学者以更高的视野和更新的思路获得更快成长。
文章已获作者授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仅供参考之用。
◆◆◆4月16-19日 线上2024年装备制造大类教学能力比赛指导与数字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对标行动课程▼
线上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