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协和心理专家:让孩子更幸福,第一是运动,第二种你想不到

协和心理专家:让孩子更幸福,第一是运动,第二种你想不到转自公众号:男孩派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yNzE4OTE1Mw==&mid=2247681444&

协和心理专家:让孩子更幸福,第一是运动,第二种你想不到

「转」协和心理专家:让孩子更幸福,第一是运动,第二种你想不到

转自公众号:男孩派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yNzE4OTE1Mw==&mid=2247681444&idx=1&sn=d6bbec581426bc39be24e8a1819235f4

全文长3700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作者 | 土豆妈来源 | 男孩派原创

上个周末,遇到了前同事和她8岁的儿子。

刚寒暄几句,她便跟我抱怨起来:

你说说,我家孩子是不是太笨了啊?

我一不让他出去玩,二不让他操心生活上的事,所有时间都留给他读书学习,可这成绩总是上不去啊。

怎么才能让他脑子开点窍?

我仔细观察了下她儿子,本该是活蹦乱跳、阳光洒脱的年纪,可他却满脸的无精打采,好像对周遭的一切都提不起兴趣。

即使他妈妈当着我的面这么说他,他也像是没听见一样。

这让我想起,北京协和医学院心理学专家杨霞老师的经历。

她在过去30年间,接诊过超10万问题儿童,结果发现:很多孩子之所以专注力不行,拖拉不自觉,情绪不好,厌恶学习,核心原因是在运动和劳动方面过分匮乏。

1

运动,是大脑发展最好的营养剂

杨霞老师自己培养出了一个芝加哥大学的研究生。说起教育儿子的经历,她最重视的一件事就是带孩子运动。

她说儿子并非天才,恰恰相反,小时候儿子很容易分心,协调性很差,情绪也很敏感,但是她没让儿子上过任何课外班。

从儿子4岁开始,她就坚持带他爬山,从2小时慢慢延长到4小时。有一次,在爬山的过程中,儿子看到了一些刻了字的石碑,他不认识那些字,于是迸发了要学拼音、查字典的想法。即使老人在家看电视很吵闹,他也能一个人聚精会神地研究新华词典。短短几个月,他就把整本字典学会了。

儿子读大学的时候,他们一起去了世界十大徒步路线之一的环勃朗峰,6天走了85公里。而那一年,儿子成绩也有了显著提高,一开始成绩有B有C,最后一跃成为全A。

杨霞说,其实大脑最重要的营养剂,首先就是运动。

李玫瑾曾经也说过,那些运动场上特别活跃的,学习一般都特别优秀。

经常运动的孩子,大脑真的会变聪明。

就像浙江的学霸朱科航,毕业时收到了哈佛、斯坦福等9所世界名校全奖直博offer。但他的父母,对于他的学习一直没有特别苛刻的要求,也没带他去过辅导班。

别人补课,他就在玩溜冰、玩滑板、玩魔方。到了节假日,父母就带着他去乡间或者山野亲近自然。看到儿子抵抗力太差,总是生病请假,妈妈就趁周末陪他一起骑车去外婆家,一趟来回要4个多小时。

慢慢的,妈妈说很明显能感觉到儿子做事变得特别专注,效率也提高了。

初中阶段,别的孩子一般要在晚上11点左右才能完成作业,他9点前就能全部做完了。

为什么运动能有如此神奇的效果?为什么那些爱疯爱玩的孩子反而成绩更好呢?

哈佛医学教授约翰·瑞迪,经过多年跟踪调查和大量研究后给出了答案:运动不仅能健身、锻炼肌肉,还能锻炼大脑,改造心智与智商,让孩子越来越聪明。

因为大脑内的每个神经细胞,都是通过树状分支上的“叶片”相互接触,而运动恰恰可以促进这些分支生长,从根本上增强大脑的功能。

同时,教授在自己的著作《运动改造大脑》中还给出了三个建议,父母可以照着做:

带孩子寻找一种喜欢的运动,然后坚持下去;

不断丰富运动的种类,激发大脑活力;

在运动后,开展具有挑战性的脑力活动。

那么,孩子什么年龄适合什么样的运动呢?2岁以下

2岁以下的孩子,心肺、脊柱、骨骼等都尚未完全发育,所以应该以建立运动规律为主,让孩子对运动有认知就行了。

比如说,可以让孩子多多练习翻身、爬行,训练四肢的活动能力。

3-6岁(幼儿园时期)

这一阶段是孩子协调性、灵敏性、柔韧性发展的黄金期。

3岁左右,可以尝试骑平衡车和自行车,这可以充分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一些攀爬类运动,还有跳绳、踢足球等等,也可以让孩子慢慢尝试。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适合参加对抗性、竞技性非常强的项目。

6-12岁(小学时期)

孩子进入小学之后,也更加喜欢跳跃、球类运动。

父母可以带孩子出去跑步,或者游泳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还可以适当给孩子增加一些简单的对抗项目,比如击剑、跆拳道。

一些小的负重力量训练,比如仰卧起坐、哑铃操等等也可以尝试。

数据显示,10岁是孩子的发胖高峰期,有些孩子还容易出现激素紊乱,所以每天至少要保证30-60分钟的运动时间。

13-18岁(初高中时期)

进入青春期后的孩子,骨骼质量和肌肉含量也会激增,到17岁基本接近成年人水平,这个阶段孩子的爆发力、速度、耐力等都在快速增长。

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等等运动都可以自由选择,主要还是要看孩子喜欢什么。

父母们可以在遵循孩子成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上,带孩子接触不同种类的运动,让孩子感受到运动的快乐。

2

做家务的过程

也是塑造大脑的过程

杨霞老师在儿童咨询门诊发现,很多孩子几乎不做任何家务。有的6岁还在喂饭,8岁还不会系鞋带,去哪儿都要人接送。

而这样的孩子,在学业上也会出现各种问题,比如上课无法专心听讲、写作业非常困难,有的经常丢三落四,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

杨霞老师说,自己的儿子5岁就开始负责扫地、拖地、洗碗等家务了。

大一点了还要给全家做早饭,练就一手好厨艺的同时,也给了大脑锻炼的机会。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研究过,孩子的发育,最早是通过动作来发展思维的,越喜欢动手的孩子,大脑发育越完善。

科学家为了测试脑神经的生长,曾用小猴子做过实验:

五根手指的运动,都在大脑中有对应的指挥区域。如果其中一根手指长期不用,大脑中对应的指挥区域就会慢慢消失。

由此也证实了:大脑神经需要更多的外部刺激才能不断生长。

如果一个孩子没有动手的机会,记忆、判断、分析、思考等等与智力相关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差。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朱棣文曾说:很难想象那些只会念书,连煎蛋、煮蛋都不会的孩子,会懂得怎么做实验。

他家有兄弟三人,全都取得了博士学位,而妈妈从小就给他们灌输“家务意识”。

妈妈要求他们都要学会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朱棣文上学时候带的饭菜都是自己亲手做的。

孩子做家务,表面上看起来是“动手”,其实是在“动脑”。

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动手能力的强弱与脑前额叶的发育密切相关。

因为缺少家务锻炼,现在孩子的脑前额叶发育越来越迟缓。

而脑前额叶的功能包括记忆、判断、分析、思考、操作,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

蓝色部分是大脑的前额叶正如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的,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尖上。哪怕是洗衣刷碗、整理书桌这样的小事,都是在塑造孩子大脑,让孩子越变越聪明。人民日报也曾推荐过孩子做家务年龄对照表,各位家长可以参考执行。9-24个月给予一些简单的指示,让孩子自己拿汤匙吃饭

2-3岁在家长的指导下,把垃圾扔进垃圾桶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帮忙把衣服挂上衣架浇花(家长给孩子适量的水 )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摆放碗筷和椅子喂宠物睡前帮忙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饭后自己把碗盘放到厨房水池里帮忙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自己铺床饭前准备餐桌(从帮家长拿餐具开始,慢慢参与摆盘 )饭后收拾餐桌,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家长要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 )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将自己用完的毛巾、牙刷挂好、放整齐

5-6岁帮忙擦桌子帮忙换床单(从帮忙把脏床单拿走,并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收拾房间,养成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的习惯

7-12岁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做简单的饭擦地清理洗手间会用洗衣机

13岁以上更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清理冰箱、灶台等

3

从小“动”起来的孩子

长大后更容易获得幸福

唐江澎校长曾指出当今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身体素质差、自理能力弱。他强烈建议父母,有两件事一定要陪孩子去做:锻炼身体和做家务。要让孩子从小运动,从幼儿园开始整理东西。可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运动和学习是冲突的,做家务更会耽误孩子的宝贵时间,只有成绩和分数才是实实在在有意义的。却忽视了,运动和家务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有个同事,来公司不到两年的时间,就从普通职员一路晋升到了公司总监。他上班从没有迟到过一次,每天都是笑容满面地来上班,整个人看起来很有活力。领导交代的任务,也总是能在规定日期内完成,绝不拖延。他还特别注重细节,哪怕是一个小标题,也会不断推翻重想,直到自己觉得满意。他的主动性、责任感、还有那种对工作特别专注投入的精神,让同事们都刮目相看,他也很快就得到了老板的赏识。别人都问他,你是怎么做到这么有干劲、这么自律的?他说其实他早就养成习惯了。他的生活一直非常规律,从小就喜欢运动,哪怕工作了也会每天坚持抽30分钟运动,跑跑步、打打球,时间多的时候就去爬山、游泳。他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做饭,他说自己特别喜欢研究各种吃的,以前做给爸妈吃,现在做给老婆和孩子吃,他很享受这种感觉。你看,运动和家务从来不是浪费时间的无用功。它们在塑造孩子大脑的同时,还能让孩子在日复一日中养成独立、专注、坚持、自律的习惯。而这些好习惯,恰恰能给孩子的未来“添砖加瓦”。就像哈佛“格兰特研究”所证明的:成功和幸福往往来自在童年时做过的细碎的、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琐事”。它们不仅锻炼了孩子的习惯和本能,还在潜移默化中激发着孩子拥抱生活的热情。孩子总归要离开我们,走上社会,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自己的人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体魄、生存的能力、向上的心态,他们才能够扛得住人生路上的风雨,接得住未来生活的变化。所以,别再让孩子成天静坐苦读了,快带孩子一起动起来吧!来源丨男孩派(ID: boy666dj),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这里都有;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这里都懂;家有小男孩,欢迎关注男孩派。校长派投稿邮箱:xzpxzzk@163.com

往期精彩

?12个指南,帮助校长做好一份凝聚心血的年终总结

?给校长老师的成长书单,用好书陪伴整个学期

?一位校长的呐喊:我们要把学校带向何方?

?尹后庆:教研的意义和当下的新发展来源丨男孩派编辑丨智库君版权说明丨校长派尊重原创,版权为原作者所有,若侵权,我们会及时声明或删除。

我们在一起,可以成为改变的力量!

教育资讯

关于中医针灸师证哪里颁发

2024-4-16 14:16:09

教育资讯

接纳的古典诗句有哪些呢

2024-4-16 14:16:52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