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笔记太花哨,被老师责罚:这样的教育,最容易埋没孩子天赋

文 |北溟,教育学硕士,爱教书育己,也爱与你分享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看到这份课堂笔记,你作何感想?前几天,有个小学生因为课堂笔记画得太“花哨”被老师罚抄课文。老师认为上课画没用的画,会影响听课。但是,

文 |北溟,教育学硕士,爱教书育己,也爱与你分享育儿路上的点点滴滴。

课堂笔记太花哨,被老师责罚:这样的教育,最容易埋没孩子天赋

看到这份课堂笔记,你作何感想?

前几天,有个小学生因为课堂笔记画得太“花哨”被老师罚抄课文。

老师认为上课画没用的画,会影响听课。

但是,孩子觉得,用喜欢的方式学习更有利于记忆。

被老师这么一罚,孩子上语文课的积极性都没了。

无奈之下,妈妈在微博上求助大家的意见。

一时间,评论里炸开了锅,连各位大咖都加入了讨论。

大家纷纷呼吁:不要扼杀孩子的天赋。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的使命,是尊重每个孩子的个性,让每个孩子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我。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存在不同的潜能。我们要做的,是善于捕捉并极力呵护这些优势,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扼杀孩子的天赋。

01

天赋是如何被埋没的

天赋不是少数人的专利,为什么发掘出天赋的孩子不多呢?

作为父母,你是不是也有过这样的纠结:

孩子喜欢手工,没什么意义,还是学数学吧;

孩子喜欢动物,没有对口专业,还是学钢琴吧;

孩子喜欢文科,没有理科好就业,还是学理吧。

这样的结果,很可能会让孩子把自己的未来“拱手相让”:你让我学的,学不好都怪你。

当我们用自身的经验替孩子的未来做选择,最终会压抑孩子的天赋发展。

纪录片《零零后》里,有个叫锡坤的孩子,他喜欢魔术,在幼儿园时,经常和小朋友一起做实验,老师也认为锡坤的探索能力非常强。

但是,锡坤的妈妈认为这种探索精神是毫无用处的,只有学习语言和数学才是有用的。

为了让锡坤成为所谓的优等生,妈妈强迫锡坤进入语言班学习。

可对语言不感兴趣的锡坤,成了班上最差的孩子,而且,他感到非常沮丧、自卑。

锡坤妈妈却依然坚持自己的观念,不惜辞职陪着孩子坚持学习。

妈妈选的这条路,锡坤走得十分困难,接近崩溃。

纪伯伦说:“你是弓,儿女是从你那里射出的箭。”

弓可以帮助箭瞄准目标,能否到达目标,还需要箭自身的爆发力。

孩子的未来是属于自己的,只有把最擅长的事做到极致,每个孩子才会成为最优秀的自己。

美国Ken Robinson博士,在TED演讲中说,一味地追求统一性和一致性,是导致孩子厌倦学习,丧失自信的原因。

尊重个性启发天赋,才能增加孩子的学习和成长的动力。

强行将自己的愿望塞给孩子,不仅会扼杀孩子的天赋,更会让孩子丧失自主选择的能力,成为没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乖宝宝。

发现孩子天赋的第一步,就是尊重孩子的兴趣,不用偏见阻扰孩子。

02

给孩子更多的机会,释放天赋

天赋不是逼出来的,当孩子处在多元化的环境中,他潜藏在身体里的天赋就会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

当孩子还小的时候, 不要轻易给孩子下结论,更不能急于拿孩子的短板和别的孩子做比较。

《让天赋自由》一书里,写过一个小姑娘吉莉安的故事。

8岁的吉莉安是学校里的问题学生:上学迟到,书写糟糕,在课堂上不是吵闹就是打扰同桌。

老师认为这个孩子存在学习障碍,有智力问题。

吉莉安的妈妈坚信自己的孩子没问题,她带着孩子四处求助心理医生。

医生在治疗当中,敏锐地发现吉莉安伴着音乐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时,有一些本能的舞蹈动作。

心理医生对吉莉安的妈妈说:“她是一个舞蹈家。”

吉莉安后来加入了皇家芭蕾舞团。

她和安德鲁·劳埃德韦伯一起创作了被誉为“音乐剧神话”的作品《猫》和《歌剧院魅影》。

试想,如果吉莉安的妈妈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逼迫她和别的同学一样好好学习,她的舞蹈天分可能永远都不会被发现。

日本著名的作家东野奎吾,小时候却根本不爱读书。

母亲为了培养他的阅读兴趣,花了不少时间和心思:给他买书,替他报名写作比赛……

不喜欢读书的东野,看到一堆枯燥无味的书,更加提不起兴趣,比赛也应付了事。

上初中时,东野在桌上发现了一本侦探小说,立即来了兴趣,连夜阅读起来。

从此,东野被隐藏的天赋之门开启了,他如饥似渴地阅读、孜孜不倦地创作,成为世界有名的侦探小说家。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天赋是一个神秘的东西,当你用爱和尊重去安静的等待时,它往往会自己跑出来,给你一个大大的惊喜。

只要我们耐心等待,让孩子尝试更多新鲜事物,他的天赋一定有办法让我们发现,终有一天也会被全世界看见。

03

有一种天赋叫坚持

在很多人眼里, “天才”之所以成就卓著,是因为他们先天条件就比普通人强大,一出生就自带成功光环。

我们天赋一般的普通人,就注定一辈子庸庸碌碌吗?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斯·艾利克森做过一个实验,他在一所顶尖音乐学院的小提琴演奏班,选了具有同等天赋的一群学生做跟踪观察。

结果发现,最终决定学生演奏水平高低的,不是天赋,而是练习时间。

最杰出的一组学生在18岁前平均练习了7401个小时,居中的一组学生平均练习了5301个小时,而演奏较为逊色的一组学生平均练习了3420个小时。

同样的起点,同样的教育,因为练习时间的不同,这些孩子的前途出现了天壤之别。

最杰出的学生将成为世界级小提琴家,而练习最少的那组学生,最终只能成为普通学校的音乐教师。

如果没有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再好的天赋也会渐渐泯灭。

这个世界上,很多人都拥有超常的能力,但开发这些能力,靠的是旷日持久的刻意练习。

就像匈牙利心理学家拉斯洛说的,只要正确引导孩子的兴趣再加上正确的练习,每一个孩子都可以“天赋异禀”。

40多年前,在象棋界,没有女棋手获得过特级大师称号,全世界都认为女性没有下象棋的天赋。

拉斯洛却下定决心要把三个女儿培养成国际象棋高手。

在拉斯洛有目的地引导和鼓励下,一开始只是对棋子的形状感兴趣的女孩们,通过大量练习,最终都成了国际象棋特级大师。

拉斯洛的成功,证明了这样的结论:天才是可以被培养出来的。

成功从来没有捷径可走,我们眼中的佼佼者,都是通过年复一年的刻苦练习,在漫长、艰苦的过程中一步步改进,才成就了杰出的能力。

拥有不断拼搏的养分,孩子的天赋种子才能得到生根发芽、蓬勃生长的机会。

04

美国盖洛普公司(Gallup)用50年对全世界200万人进行了研究,并发现:世界上所有成功的人,都是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

而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靠的就是在天赋的基础上有效且持续的努力。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孩子的潜能是个巨大的宝库,要仔细观察和发现,懂得开发。”

不是每一朵花都在春天里开放,但每朵花都会绽放自己的美丽。

不是每个孩子都能考100分,但每个孩子都有无限可能。

允许孩子顺应天赋去发展,不再强求他们变成我们想要的样子,孩子深埋的天赋潜能,才会伺机萌发。他们才会在发现自我的路上,遇见繁华灿烂的人生。

-END-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新东方家庭教育(ID:xdfjtjy),传递专业家庭教育理念,提供海内外家庭教育资讯,分享可吸收、可操作的方法和建议。让持续的学习成为家庭的习惯。

读书路上

沉淀五年,麦家全新长篇《人间信》今日首发!

2024-11-25 8:36:58

考试知道

蒙山县2024年面向社会公开考试招聘人员面试名单公示

2024-5-28 20:17:30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