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发布了世界反兴奋剂机构诉孙杨和国际泳联案的听证会的裁决结果,孙杨被禁赛8年。
禁赛八年,意味着今年28岁的孙杨的职业生涯基本画上了句号。一代游泳健将,国家英雄,取得的成绩,闪耀亚洲,蜚声世界。然而暴力抗检,未来的坦途烟消云散,令人唏嘘不已。
尽管还有上诉机会,但以往惯例证明,上诉成功机会不大。想必孙杨此时的心情十分沉重。
然而此时,孙杨团队并没有表示接受教训,而是对裁判结果表示“震惊、愤怒、不能理解”。
我看到这些,不禁大摇其头。其实孙杨之所以会到今天,跟他本人毫无分寸感,对外界缺乏足够的尊重以及不能正确评估自身的位置,有着很深的联系。
联想起孙母曾有一次擦着眼泪说记者说:”孩子太不容易了,他都十几年没吃过猪肉了“。
当时听了这话,包括我在内很多人都会很奇怪。不要说孙杨你是世界泳坛统治性的选手,即便一般练健美健身的,十几年如一日不吃猪肉,也是稀松平常的事情。既然选择了成为职业运动员,就只能放弃饕餮乐趣。这点自律心,怎么到了你孙母的嘴巴里,就成了了不起的牺牲了呢?
正是在孙母这样的精心呵护下,孙杨不管走到哪里,都显得”锋芒毕露“、”唯我独尊“,总是摆不正自己的位置。
公众还记得,有一次在武汉进行的全国游泳冠军赛,孙母要求搬进运动员酒店同住,遭到中国游泳队的反对,但在孙杨退赛的威胁下,国家队最终让步。毕竟此时的孙杨是已在伦敦奥运一战成名的英雄。而且是在亚洲人不擅长的游泳项目。
原本在我国,特权就是司空见惯的东西,但孙母这么一闹,孙杨也获得了特权,获得了特殊对待。
这次的经历,对孙杨的心理,是好的影响,还是不好的影响?这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后来,孙杨无执照驾驶保时捷被交警查获。普通人都知道开车上路需要先有驾照,为什么孙杨就会无视这一点?如果不是身边的人长期纵容,孙杨会有这么无法无天的行为吗?
现在,你还觉得孙杨能暴力拒检,是突发奇想吗?
偶然必有必然因,这次暴力拒检,很难说就不是一时意气用事,加上平时日积月累之下的结果。
我们把放大镜聚焦到孙母的身上。成就孙杨的,确实是无微不至的孙母,但其失败也应归功于孙母的教育方式,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据孙母称:在生活上对孙杨很宽容,给予的是无微不至的照顾,在学习和训练上对他特别严格。很显然孙母是个强势的母亲,又是个妈宝型的母亲。
联想到教育领域,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很多中国父母的最大愿望。
所以每个父母都摩拳擦掌,身先士卒,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只要成绩出色,其他的事情一概需要让步。原本来说,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对于孩子独立性和自觉性尤为重要,可是孙杨身上这两点颇为欠缺。孙母直到孙杨小学5年级,还给他穿鞋子,不想让他浪费一点时间,全身心的去投入训练。可是反过来说,这也剥夺了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
孙母当时是带着自豪感跟记者陈述帮忙穿鞋的事。可见孙母心目中,这是伟大的母爱,伟大的付出,伟大的情感。但在我们做教育的人看来,这是不恰当的教育理念又害了一个孩子的活生生案例。
如果这样的教育理念只是坑了孩子父母和自家孩子的话,我们倒也无可厚非。但其实一个不合格的心灵,必然会辐射他的危害到全社会。
上海世锦赛,孙杨在获得400米自由泳冠军之后身穿私签的运动品牌运动服出席新闻发布会,引起中国游泳队的不满,次日媒体见报。
此时,孙母并不是劝诫孩子,并与外界取得沟通,妥善解决此事,而是立刻动用各种关系删掉网稿。
姑且不谈守规矩,懂契约精神。一次次在孙母的纵容下让这位英雄的光芒下越来越多出现了锈迹斑斑,不断的任性,突破公众的底线。
2010年春节后,孙的前教练朱志根领着孙杨赴澳大利亚,一次孙杨没有围浴巾就在泳池边换泳裤,外国女选手们撞见找朱志根告状,让他提醒孙杨不要再有暴露状。事后朱志根向高徒问询,反复问了他:“有没有这件事”,孙杨:“绝无此事”。毕竟教徒7年的朱志根还是看出孙杨在撒谎,遂打了一耳光惩罚!内部人士透露,事后孙杨的母亲向浙江省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领导告状,痛斥朱志根不尊重孙杨;侵害了孙杨的自尊心云云。
有在外面独当一面的母亲搞定一切,光芒四射的孙杨自然更会有恃无恐。
孙母百般慈爱,以自己护犊子的方式,遮盖着自己儿子的一切缺点,这必然会对未来孩子成长的路上留下诸多的隐患,不在此事发酵,也在彼事出现,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这也印证了中国的古话:慈母多败儿。通过孙杨被禁赛八年的惨痛教训,此时我们已经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或许还有人会为孙母开脱:孙母是个慈母,她那样做,也是发自于母爱。
那您就错了。
孙母对孙杨事业的支持,固然是可贵的,但将母爱不加节制地投放到孩子身上、对孩子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全方位的实施高度控制,其实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作品,说的难听一点就是孙母把孙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认为母亲对孩子具备完全的处置权。
在这样强势的虎妈操控下,固然我们看到很多杰出的人才脱颖而出,但同时大量孩子的心灵被扭曲,也屡见报端。
不仅孙母如此,多少父母为了孩子能去美国藤校而毫无休止的去驱赶着自己的孩子,不惜让孩子付出失去童贞、性格发育迟缓扭曲、独立生活能力丧失、与社会格格不入等巨大代价。
在这里我不是鼓励大家对孩子放任,实在是见得太多的父母对待孩子是因着爱去伤害。所以我认为孩子在成长中最能伤到他们的就是最亲的人。
这样处置自己私有财产的结果是:孙杨称完全因为是妈妈的陪伴,他才会坚持到现在。他还说为了妈妈就是死也要死在水里。
孙的第一句话对了一半,作为孩子一直到青少年时期需要父母的陪伴,但是从呱呱坠地的襁褓婴儿到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完成陪伴他们品格的成长。
这些品格不言而喻包含这些褒义词:独立、诚实、勇敢、有梦想、有担当、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但畸形的家庭教育难以提供。
讽刺的是,送孩子去美国读藤校,藤校最看重的并非学习成绩。人家的学校要求的是:持之以恒的学习热情、有为人类担当的理想、有强健的体魄、有组织能力、有激情四射的演讲能力。衡量一下这些指标,很多虎妈你们可以洗洗先睡了。
有位同事的舅舅,是绝对的生意场上的精英。也能通过运作把孩子送到国内名校。又在老爸的安排下留学美国名校,后在其高控下进入了甲骨文公司。
按理说这是个很优秀的孩子,但据同事介绍说,这位老爸对孩子的任何事情都强加干涉,孩子非常懦弱,什么都不敢违抗父亲的旨意。
当时,分享给我这则案例的同事,脸上流露出喜悦、向往和钦佩的表情。
我却反问道:“这个孩子是爸爸的玩偶、根本没有自我,爸爸是强人,容不得异议,更不懂什么是地位的平等、灵魂的平等、思想的平等,奴役就是从家里先开始的。”
高控的父母对孩子的严加管教,会造成孩子脑部发育的提前闭合,特别是,导致掌握情绪的脑额叶的发育不完善。孙杨对情绪的把控很差就是明证。
被称为“小老头”的丹尼斯是孙杨的澳洲教练。孙杨获得伦敦奥运会400米自由泳冠军时,他正是孙杨的教练。
虽然是澳大利亚人,但他一直为孙杨所遭非议难过,这也是对教练的侮辱。丹尼斯说:“他(孙杨)是个情绪化的人。你能多少次承受这样的侮辱?当然如果他可以忽略这些会更好。”
同为中国运动员,运动生涯远比孙杨曲折艰难的姚明却难能可贵地保持了一份良好的心态。巴克利曾经并不看好瘦弱的姚明,他说,要是姚明一场能拿19分,我就亲驴屁股!这话传到姚明耳朵里,姚明选择了哈哈一笑:“那我就每场得18分吧”。听了这话,即使记者,也为姚明的机制所折服。
但这里其实最难得的不是姚明的语言艺术,而是他首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然后才是思考如何能把对方抛过来的百炼钢软化为绕指柔。
同样是大块头,表现出来的却是天壤之别。
回顾姚明和孙杨的成长经历,有一个事实非常明显,姚明从小离开父母,在篮球队独自打拼,孙杨却始终在母亲无微不至地照顾下,心态宛如孩童。
作为一线的高校教师,我有相当的发言权。每年我都看到一批批被送进大学的孩子们,有很多孩子正是在虎妈们手里养育的对知识失去了兴趣、缺少社会规则、品格有待健全、自私自利。
这使痴迷教育的我心如火烧。
目睹孙杨这样的惨痛教训,目睹校园里徜徉着的“孙杨式”巨婴,这有他们自身的责任、有教师的责任、也有学校的责任、但最关键的,还是陪伴他们度过整个童年的父母的责任。
这是因为,一个人的成与败起到决定性的因素可以肯定的说来自于他的家教,家庭构成孩子成长的小环境系统,形成了孩子的道德品质、思维模式,影响最直接,也最深远。当孩子完全无力独自生存、面对社会以及学习时,父母灌输的养料就是他们能获得的一切。如果在这个阶段获得了错误的教育,毁掉的是他们的一生。
孩子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到父母的样子。也是我们的作品,检验我们是不是个合格的工匠。也是设计出来的程序,我们输入什么代码就会出来什么样的程序。
所以,作为程序员的父母,我们需要了解这些程序的底层逻辑,否则程序出来会出现当机的可能,甚至出现程序的崩溃,就会毁之晚矣。端末未见,人莫能知。天地神明,与物推移。教育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前提是要有春风和苏醒的灵魂。
-END-
本文授权转载自公众号晓东育儿说(ID:krhann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