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①:他的一生与贫穷斗争,致敬所有追求不平凡青春的人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思想却逐渐开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青年。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们没有被轻易打倒。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路遥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的生活虽然艰苦,但思想却逐渐开放,涌现出一大批先进的青年。

《平凡的世界》①:他的一生与贫穷斗争,致敬所有追求不平凡青春的人

面对生活的艰辛,他们没有被轻易打倒。

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路遥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生活往往就是这样,没有影视剧里波澜壮阔的冒险经历,更多的只是平凡无波澜的生活,甚至是疾苦和无奈。

这是一个喧嚣、浮躁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

大家好,今天是麦家陪你读书的第2451天,共读的是第346本书——路遥的作品《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

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更多爱读书的朋友。麦家陪你读书,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是镌刻在路遥墓碑上的碑文,正是他苦难一生的写照。

作者路遥1992年,路遥离开了这个世界,他去世时只有42岁,也就是他的《平凡的世界》获得茅盾文学奖的第二年。路遥原名叫王卫国,小名叫卫儿,曾用名王路遥。路遥是他用于发表作品时的笔名,之后不仅成为他法律意义的真名,也是被后世读者记住的名字。中学时路遥就觉得应该给自己取个笔名,在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后,他觉得凡是有名的作家用的都不是真名。刚开始他给自己取名叫:王天笑。因为他的家庭虽然苦难,但他觉得自己还是应该天天笑。

《平凡的世界》剧照几个月后,他在图书馆的《萌芽》杂志看到“路遥知马力”这句话,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便给自己取名为:路遥。1966年路遥从延川中学毕业后,在干爹刘俊宽的帮助下,在延川县的马家店小学当民办教师,并开始了他的早期创作。第一次以路遥署名的诗歌《车过南京桥》,发表在延川县文化馆的油印小报《革命文化》上后,路遥这个笔名就开始正式使用,伴随他此后的人生。1979年女儿出生,路遥给自己女儿取名为:路远。路遥这个名字,不再只是他的笔名,也是他法律意义上的真名。

1949年12月3日,路遥出生在了中国陕西清涧县石嘴驿乡王家堡村。他是家中长子,下面有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路遥的父亲王玉宽,在家中排行老二,母亲马芝兰,十八岁生下长子路遥后,又接连生了五男三女,其中“九娃”大约在三岁时夭折。

这样的高生育率,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陕北农村,是极其常见的。

然而,在那个缺衣少吃的时代,一对农民夫妻,养活八个孩子,困难和贫苦程度可想而知。

因此,在路遥七岁的时候,父母将他过继给了延川县郭家沟的大伯王玉德做“顶门”。

《平凡的世界》剧照

对于这段过继的经历,路遥这样说:父母养活不了我,将我送给别人,我平静地接受了这个冷酷的现实,我独立地做人,从这时候就开始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是苦难家庭孩子成长的基本法则。

贫困的出身,也更坚定了路遥想上学的想法。

1957年,已经7岁的路遥是早熟的。

一个深秋的早晨,他不哭不闹随着父亲步行到一百多里外的延川县大伯家,给大伯做儿子。

最大目的,就是为了让大伯供他读书。

《平凡的世界》剧照

路遥大伯王玉德同大伯母李桂英,是对善良厚道的夫妻。他们连续夭折了几个孩子,没有儿女为自己养老送终,因此路遥的到来,让他们十分欢欣。

路遥的过继,没有走农村正规形式。

年幼的路遥虽然知道自己被过继给了大伯,但还是一直称养父母为“大爹”和“大妈”,直到路遥长大成名后,都未曾改口。

过继这件事实质上并没有改变路遥贫困的成长环境。

大伯和大伯母家的生活,也是过得紧巴巴的,好在大伯及大伯母加上奶奶和路遥组成的四口之家,只有一个小孩,日子总能凑和过。

适应郭家沟大伯家生活后的路遥,如愿上了小学。1961年夏考,考入延川县城关小学高小部。

到城关小学,必须住校,大伯和大伯母为了供路遥上学,逢集就进城,挎个篮子,靠卖红薯、洋芋、南瓜等果蔬之类,换几毛钱,送到城关小学给路遥。

1963年春,在家里实在穷得没办法的时候,大妈李桂英不得不拿着打狗棍,到延长县一带的村庄讨饭,来供路遥上学。

这样苦难的生活经历,也体现在《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身上,从中可以看到路遥上学经历的穷困窘迫。

《平凡的世界》剧照

多年后,在路遥的中篇小说《在困难的日子》中再现他艰难的上学过程,也歌颂了陕北农村邻里乡间的真情大爱。1973年全国恢复高考,路遥考上了延安大学中文系,这是路遥人生的一次转折,改变了此后路遥的人生方向。

不同于其他同学,路遥上大学的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走文学之路,当作家且要成为大作家。

路遥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阅读文学名著和杂志报刊,《参考消息》是他最爱的报纸。

路遥全集

他最爱的作家是柳青,床头经常放的两本书是柳青的《创业史》和艾思奇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读书看报是他学习的日常,与人交往也是他学习丰富人生阅历的重要途径。

路遥在学习的同时也看重同文学朋友的交往。

大学期间路遥创作了五十多篇文学作品,在地方报纸及陕西报纸发表,自此在文学界崭露头角。

路遥大学期间收获了同北京知青林达的爱情。两个人恋爱8年后,1978年在家乡延川结婚,1979年11月女儿出生,取名“路远”,“远”是取自林达笔名“程远”中的一个字。路远是路遥唯一的孩子,长大成人后的路远,改名为:路茗茗。路遥同林达这段始于爱情的婚姻,最终败给生活,他死后留给女儿路茗茗的是一沓万元欠条。

《人生》剧照1982年路遥在中篇小说《人生》发表后获得第二届中篇小说优秀奖,自此奠定了路遥在新时期中国文坛的地位。《人生》被改编为电影后,更是让路遥成为了中国家喻户晓的作家。这也让三十三岁的路遥下定决心一定要超越自己。他在自传作品《早晨从中午开始》中写道:“我曾经有一个念头:这一生如果要写一本自己感到规模最大的书,或者干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那一定是在四十岁之前。”1991年《平凡的世界》以得票最高,获得第三届茅盾文学奖。

《平凡的世界》剧照收到通知时,路遥没有路费去北京领奖,只好打电话给弟弟王天乐,借一笔钱去北京领奖。弟弟开玩笑说,以后再也不要获奖了,如果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可搞不来外汇。这句玩笑透露出为了写作,路遥在生活上的穷困潦倒,在辞世的前三个月,在病床的上他同意跟妻子林达离婚。生活的贫困和婚姻的不幸,从未动摇路遥成为一名好作家的决心与坚持。路遥用他的真实经历告诉我们: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平凡的世界》剧照《白鹿原》的作者陈忠实这样评价:《平凡的世界》是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是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路遥获得世界上数以亿记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沟通了这个世界和地球人类的情感。《平凡的世界》主要讲述的是1975年到1985年间,发生在中国陕北普通农民十年间城乡社会生活变迁的的故事。路遥的一生充满了悲剧和苦难,却在他的文学作品中用爱温暖了无数人的心灵,激励万千读者前行。接下来的一周,我们将一起走进路遥书写的《平凡的世界》,感受人性的真善美。敬请期待明天的共读!

了解谷主麦家的读书计划??麦家:我要用20年时间,陪读者读完1000本名著??麦家:写在“家人”超百万之喜悦时

领读人 ·零露

专业撰稿人,人生如露,知白守黑。

主播 ·一凡

电台主持人。在北方小城安静盛开,认为唯美食与热爱可抵岁月漫长。在麦家,陪你慢慢读书。

欢迎关注「麦家陪你读书」视频号,每周与你分享谷主麦家的读书感悟、文学思想、最新动态,一起读书、一起成长。

文案编辑:何佳丽、胡辰悦视频编辑:馬車夫斯基运营:馬車夫斯基

图片:文中插图来自公共版权网站,非商用

↓点击,读书打卡每一天

读书路上

《学龄前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指导丛书:接纳与转变:给家长的融合教育指导》图书介绍及价格详情信息

2025-2-20 13:03:25

读书路上

一位美国父亲写给三岁孩子的信,句句打动人心

2024-7-14 11:13:38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