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里的家风故事
作者:秦强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10-01
开本:16开
页数:346
典故里的家风故事购买价格参考:
当当店:26元
淘宝店:16元
孔夫子店:80元
抖音店:29元
零零图书店:48元
拼多多店:18元
典故里的家风故事 版权信息
- ISBN:9787010256955
- 条形码:9787010256955 ; 978-7-01-025695-5
- 装帧:平装
- 册数:暂无
- 重量:暂无
典故里的家风故事 内容简介
欲明大道,必先学史。中国古代有不少家训,凝结着古人家庭教育的智慧,流传千古。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是家庭言行的方向灯,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一个家庭的价值观、道德观、世界观,也反映出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平、文化素养、价值追求。良好的社会风气离不开优良的家风,而优良的家风又需要家规来培育。本书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核心价值理念为依据,从传统典籍文献中精选了100余条关于家风家教的典故,并以100余个鲜活的小故事和现代启示加以解释说明,希望广大读者在研习典故、阅读故事的同时,领会其中蕴含的关于修身养性、求学做人、干事创业、为官从政方面的优良传统和深刻道理。
典故里的家风故事 目录
前 言 家风无小事,治国先齐家 _1
1. 周公旦《诫伯禽书》:无求备于一人 _5
中国部家训的故事 _6
2.《 尚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 _8
习仲勋勤俭持家的故事 _9
3.《 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 _11
石碏谏宠州吁事件:“宠必骄,骄必邪,邪必乱” _14
4.《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 _16
中国历史上“三个半圣人” _17
5.《 国语·鲁语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 _20
胡寿安“青菜知县”的故事 _22
6.《 道德经》: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_24
王溥“不受一衣之赠”的故事 _24
7.《 礼记·大学》: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_26
司马光:践行“修齐治平”的典范 _27
8. 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 _30
孔氏后人秉承祖训、好礼尚德的故事 _31
9.《 孔子家语》: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_33
唐朝的牛李党争 _34
10.《 孔氏祖训箴规》:读书明理,显亲扬名 _36
严嵩坐“冷板凳”的故事 _37
11. 孟母三迁: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_39
孟母“买肉啖子”的故事 _40
12. 孟母断机教子: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 _42
“凿壁偷光”与“囊萤照读”的故事 _43
13. 子罕:我以不贪为宝 _45
“古今廉吏”于成龙的故事 _46
14.《 韩非子·喻老》: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 _48
周恩来的“十条家规” _49
15.《 荀子·劝学》: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_52
张海迪身残志坚、自学成才的故事 _53
16. 田母拒金:不义之财,非吾有也 _55
姚母试子的故事 _56
17. 刘邦《手敕太子文》: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 _59
刘邦:马上得天下与马上治天下 _60
18. 孔臧《诫子书》:人之进退,惟问其志 _62
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_63
19. 刘向《诫子歆书》:敬事则必有善功 _64
刘向刘歆:父子事业相继 两汉学术承传 _65
20. 刘廙《诫弟纬》:夫交友之美,在于得贤,不可不详 _67
管宁割席断交的故事 _67
21. 王吉《奏疏戒昌邑王》:言宜慢,心宜善 _69
琅琊王氏传承不息的6 字家规 _69
22. 班固《汉书·苏武传》:使于四方,不辱君命 _71
苏武牧羊的故事 _72
23.《 后汉书·杨震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_74
吴隐之饮“贪泉”的故事 _75
24. 蔡邕《女训》:心之不修,贤者谓之恶 _76
丑女钟无艳的传奇故事 _77
25. 郑玄《诫子书》:显誉成于僚友,德行立于己志 _79
经学大师郑玄的诫子之道 _81
26. 王脩《诫子书》:人之居世,忽去便过 _84
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_85
27. 马援《诫兄子严敦书》:刻鹄不成尚类鹜,画虎不成反类狗 _87
“马革裹尸”的故事 _88
28. 曹操《内戒令》:百炼利器,以辟不祥 _91
曹操执法如山严教子的故事 _92
29. 诸葛亮《诫子书》: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_95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_95
30. 王昶《诫子书》: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_98
夏明翰: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_100
31. 嵇康《家诫》: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 _102
嵇绍忠勇牺牲的故事:“此嵇侍中血,勿去” _103
32. 李密《陈情表》:圣朝以孝治天下 _105
黄香扇枕温衾的故事 _107
33. 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_109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_111
34. 陶母责子:封坛退鲊 _114
陶母教子的故事 _114
35. 王祥《训子孙遗令》:此五者,立身之本 _117
王祥“卧冰求鲤”的故事 _117
36.《 晋书·祖逖传》:闻鸡起舞 _119
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 _119
37.《 颜氏家训·教子》: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 _122
《颜氏家训》:“古今家训,以此为祖” _123
38.《 颜氏家训·勉学》: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
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_125
梁灏:中国年长的状元 _126
39.《 后汉书》: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 _129
陈蕃:言为士则,行为世范 _129
40. 徐勉《诫子崧书》:吾家本清廉,故常居贫素 _132
“风月尚书”的故事 _137
41.《 后汉书·羊续传》:前庭悬鱼 _139
元德秀:禄薄俭常足,官卑廉自高 _139
42.《 五代史·伶官传序》: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_141
后唐庄宗李存勖的起伏人生 _141
43. 李世民《帝范》:兴亡治乱,其道焕焉 _144
中国历史上好的管理和统御之道 _144
44. 李世民《百字箴》:常怀克己之心,闭却是非之口 _148
焦裕禄的孩子不搞特殊 _149
45. 王勃《滕王阁序》: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_151
毛泽东的逆境坚守 _155
46.《 新唐书·褚遂良传》:奢靡之始,危亡之渐 _158
秦始皇的奢靡无度 _159
47. 韩愈《符读书城南》:人不通古今,马牛而襟裾 _161
韩愈的两首家教诗 _163
48. 韩愈《祭十二郎文》:相养以生,相守以死 _166
韩愈与韩老成的患难之情 _167
49. 李白求学: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_169
童第周:从“滴水穿石”到“为自己争气,为祖国争气” 169
50. 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_172
冯如:飞机不成,誓不返国 _172
51.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_175
侯廷训的“三当如”家训 _175
52. 颜真卿《劝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_178
张旭教育颜真卿勤学苦练的故事 _178
53. 白居易《续座右铭并序》: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 _181
白居易的教子诗:君家有贻训,清白遗子孙 _182
54. 李商隐《咏史》: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_185
隋炀帝奢侈亡国的故事 _185
55. 三苏家风: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 _188
苏洵教子的故事 _188
56. 苏轼《晁错论》: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_191
晁错削藩与西汉大一统 _191
57. 包拯《家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_194
包青天的故事 _194
58. 张载《西铭》: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_197
张载的苦心求学 _199
59. 司马光《训俭示康》: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_201
司马光教子的故事 _202
60. 岳母教子:敌未灭,何以家为? _204
岳母刺字的故事 _205
61. 欧阳修《诲学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_207
欧母“画荻教子”的故事 _207
62. 欧阳修《与十二侄》:如有差使,尽心向前,不得避事 _209
苟坝会议:一盏马灯照亮红军征途 _210
63. 司马光: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益损其过 _212
宁邑二疏:散尽钱财为教子 _213
64.《 二程集》: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_215
杨时程门立雪的故事 _215
65.《 宋史·杨业传》: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_218
杨家儿孙,无论将宦,必以精血肝胆报国 _219
66. 范仲淹《告诸子及弟侄》: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_221
范仲淹教子范纯仁:位过其父而有父风 _223
67. 朱熹《与长子受之》: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 _226
朱熹与陆九渊的鹅湖之会 _227
68. 陆游《放翁家训·序》: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而败于奢靡 _229
唐玄宗:从开元盛世到安史之乱 _231
69. 陆游《病起书怀》: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_233
“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的故事 _233
70.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_235
蔡伦多次试验改进造纸术的故事 _235
71.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_238
张富清深藏功名的故事 _238
72. 袁采《袁氏世范》:言忠信,行笃敬 _240
与《颜氏家训》相提并论的一部家训著作 _241
73. 辛弃疾: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_243
南仁东的“中国天眼”之梦 _243
74. 文天祥《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_246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_249
75. 元好问《四哀诗·李钦叔》: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_251
李钦叔的死于国事 _252
76. 许衡《许鲁斋语录》:天下只问是与不是 _254
吕元膺小事识人的故事 _254
77. 王冕《墨梅》:只留清气满乾坤 _257
王冕僧寺夜读的故事 _257
78. 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_259
王守仁“龙场悟道”的故事 _263
79. 王守仁《示宪儿》:凡做人,在心地 _265
王阳明:“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_266
80. 张居正《示季子懋修书》: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 _268
张居正落榜的故事 _271
81. 李应升《诫子书》:人不可上,势不可凌 _273
万纲:畏法度者乐 _275
82. 袁衷《庭帏杂录》:志于道德者为上 _277
张堪“渔阳惠政”的故事 _277
83. 徐榜《宦游日记》:俭有四益 _279
晏婴相齐力行节俭的故事 _280
84. 徐媛《训子书》:临事须外明于理而内决于心 _281
《七发》:内无妄思,外无妄动 _282
85. 杨继盛《父椒山喻应尾应箕两儿》:人须要立志 _284
“大明硬汉”杨继盛的故事 _285
86. 姚舜牧《药言》:品格是读书 _287
范仲淹划粥割齑的故事 _287
87. 于谦《石灰吟》: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_289
于谦:清风两袖朝天去 _289
88. 顾炎武《日知录》: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_291
黄旭华的故事: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_291
89. 朱柏庐《治家格言》: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_293
周恩来为修缮西花厅自我批评 _294
90. 张英《家书》:让他三尺又何妨 _297
“六尺巷”的故事 _297
91. 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_299
郑板桥的遗言: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_299
92.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_302
徐特立: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 _303
93. 张师载《课子随笔节钞》:正惟一子,不敢纵尔 _306
八旗子弟从享乐走向衰亡的故事 _306
94. 纪晓岚《寄内子论教子书》:教子之金科玉律 _309
纪晓岚的人生哲学:“四戒”“四宜”“四莫” _310
95. 俞樾《舵》:只惜功多人不见,艰难唯有后人知 _312
“后一位朴学大师”的家风传承 _312
96. 陈廷敬《诫子孙诗》:清贫耐得始求官 _314
陈廷敬举贤的故事 _314
97.《 曾国藩家书》:教儿女之辈,惟以勤俭谦三字为主 _317
曾国藩教子的故事 _317
98.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_320
林则徐的传世家训:“十无益”格言 _321
99. 张之洞《诫子书》:振兴之道,即在治国 _323
用“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_324
100. 刘蓉《习惯说》: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_326
陆贽“慎初”的故事 _327
101.《 官箴》:公生明,廉生威 _329
朱德总司令借款赡母的故事 _329
后 记 _331__
好了哦,今天就是关于典故里的家风故事书籍介绍在上面全部的内容了哦,如果还有其他问题的话,可以联系我们小编处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