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阅专栏,了解更多健康知识!
什么是髋关节退行性改变?
髋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又称髋关节退行性疾病,是指髋关节软骨和骨质的损伤和退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这种疾病通常是由于年龄、磨损、创伤或其他因素导致的。
常见原因
不良姿势:经常久坐或不良的站姿,会导致关节囊粘连,使髋关节活动减少。
创伤:髋关节的创伤,如髋部骨折、脱位等,可能会导致软骨和骨骼的损伤,从而加速髋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进程。
骨质疏松:骨质疏松会导致骨骼变薄和易碎,这会增加髋关节损伤和退化的风险。
运动过度:过度运动会增加髋关节的磨损和损伤的风险。
其他因素: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也可能会影响髋关节的健康。例如肥胖、营养不良、吸烟、酗酒等,都可能会增加患髋关节退行性改变的风险。
主要症状
髋部疼痛:早期不易发现,疼痛一般由腹股沟开始,可延伸到大转子、臀部内侧和大腿前面,还可以放射至膝关节。
行走困难:由于髋关节疼痛,患者可能会感到行走困难。行走时可能会出现跛行、蹒跚或走路时需要支撑。
关节僵硬:患者可能会感到髋关节僵硬,尤其在早晨或久坐后会更为严重。此外,髋关节僵硬可能会影响到蹲下、弯腰或进行其他日常活动。
夜间疼痛:在一些病例中,患者可能会在夜间出现髋关节疼痛,这可能会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和失眠等问题。
其它症状:有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炎症状,如肿胀、发热和红肿等。严重的还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常见体征
髋关节内旋受限最明显,同时伴有屈曲受限。
内旋活动受限的典型表现是活动至末端时感觉疼痛。
如果软骨严重磨损,在做被动屈曲和内旋时,会有一种骨性抵抗感。
臀中肌和臀大肌变现为无力,梨状肌、内收肌和髂腰肌表现为紧张、短缩。
常见物理疗法
1
重塑关节囊的正常长度
治疗目的:髋关节出现退变时,内旋活动最先受累,这一技术主要是通过牵伸关节囊和刺激滑液分泌,帮助恢复髋关节内旋活动度。
体位动作:
患者仰卧,患侧腿屈曲90°,治疗师站于治疗床侧,一只手固定膝部外侧,另一只手握住踝关节。
治疗师向外侧移动患者小腿,使其髋关节内旋至舒适的极限幅度。
当治疗师尝试进一步增加髋内旋活动度时,嘱患者对抗,保持5~10秒,然后放松几秒,放松之后,治疗师进一步增加髋内旋活动度,达到新的阻力点之后,继续对抗—放松—伸展的循环操作,重复此操作3~5次。
2
重塑关节正常附属运动
治疗目的:关节附属运动是关节正常活动的基础,我们可以通过关节松动术的技术来重塑关节的附属运动。
体位动作:患者仰卧,患侧腿伸出治疗床,治疗师保持腿部固定,双手握住患者股骨,使股骨头在髋臼内前后、左右、上下或以画圈的方式进行滑动,注意整个治疗过程应该是无痛的。
3
降低高张力肌肉,强化无力肌肉
梨状肌、髂腰肌、股直肌、阔筋膜张肌、大腿内收肌和腘绳肌等肌肉通常会发生短缩和紧张,这些肌肉需要重点放松;臀中肌和臀大肌通常表现为无力,需要对其加强力量训练。
4
加强髋部功能性训练
跪姿俯撑,收紧核心,背部平直。
保持身体稳定,交替外展髋关节。
屈膝侧板支撑,收紧核心,保持头背臀在同一平面。
保持身体稳定,做蚌式开合运动。
完成规定次数,换对侧进行。
侧卧姿势,左手屈肘枕于头部侧面,右手支撑,保持身体稳定。
使右腿悬空,然后做屈髋和伸髋的动作。
完成规定次数,换对侧进行。
站姿,左脚支撑,右脚抬离地面,收紧核心,背部平直。
使躯干前倾,双手指尖靠近地面,右腿伸直向后抬高;保持身体平稳还原至起始姿势,重复以上过程。
完成规定次数,换对侧进行。
弹力带置于髋部或腰部,阻力向后,跨步右脚踩于跳箱,左脚踩于地面。
保持身体稳定,右脚支撑,左腿向上抬高,做原地军步走运动。
完成规定次数,换对侧进行。
仰卧伸直抬腿,弹力带固定在脚踝处,阻力朝头部方向。
对抗阻力,使腿部下压,重复以上过程或对侧进行。
参考资料:
动作演示来自人邮体育《功能性训练动作图解》,作者沈兆喆、王雄。
《运动医学与康复学》第3版,作者:William E. Prentice。
《髋关节外科学》第4版,作者:John J. Callaghan、Aaron G. Rosenberg、Harry E. Rubash。
《运动医学基础与临床应用》第5版,作者:Joseph L. Andres、David P. Magee。
//长按进入课程//
了解肌肉运动原理知识
END记得“点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