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胛下肌的触诊
触诊小技巧
触诊并非简单的触摸,而是手与脑的有效结合。在触诊时,要给大脑足够的时间来整合手指感知的信息,所以触诊手要缓慢移动,而不能过快的移动。
体位和动作
下图为触诊肩胛下肌的初始体位,以触诊右侧为例,让客户取仰卧位,双手叠放在躯干,左手抓住右手肘,先保持放松。
治疗师坐于客户待触诊一侧,触诊手置于肩胛骨前侧面,辅助手置于肩胛骨背面并抓住肩胛骨内侧缘。
为了更好地触摸到肩胛下肌,治疗师需要用辅助手将客户肩胛骨尽可能拉出(使肩胛骨被动前伸)。
仰卧位触诊
嘱客户深呼吸,呼气时,治疗师缓慢地将触诊手沉入客户腋窝(肩胛骨前面)。
为了确定触摸到肩胛下肌,嘱客户内旋肩关节,治疗师触诊手可以感受肩胛下肌收缩的张力变化。
多重复几次,使触诊手指尽可能缓慢深入腋窝来探索肩胛下肌,但不要引起客户不适。如果只在腋窝边缘触诊,你触摸到的可能只是背阔肌和大圆肌。
侧卧位触诊
侧卧位也是触诊肩胛下肌非常好的一个体位。也是一样的,首先要让肩胛骨尽可能前伸,这样才能更好地触诊肩胛下肌。
为了感受肩胛下肌收缩,触诊时可以让客户配合内旋肩关节。
准确定位后,嘱客户放松,然后评估其基础张力或进行手法松解。
//长按进入课程//
肌肉功能解剖与触发点疗法
课程目录(105节)
01
肩胛带肌(10小节)
了解什么是肌肉的触发点
斜方肌(一):触发点众多,疼痛广泛的肌肉
斜方肌(二):触发点按摩和手法松解
斜方肌(三):斜方肌的生物力学原理
了解什么是肩肱节律
肩胛提肌:落枕、肩胛骨上角痛
肩胛骨内侧缘疼痛
前锯肌(一):胸痛、呼吸短浅、翼状肩
前锯肌(二):前锯肌的生物力学原理
胸小肌:引发胸廓出口综合征常见肌肉
02
肩关节肌(11小节)
03
颈部肌肉(6小节)
04
手臂肌肉(9小节)
05
躯干肌肉(16小节)
06
髋关节肌和膝关节肌(15小节)
07
小腿和足部肌肉(8小节)
08
头面部肌肉(2小节)
09
触发点常见疼痛汇总(7小节)
10
骨关节功能解剖学(21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