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索索队长 FitEmpire健身领域
卧推,一直是健身房里比较受欢迎的动作,它主要锻炼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掌握不同的卧推技巧,可以进一步提升力量和肌肉。
当然了,其实卧推重量是否有用其实不重要,关键可以装逼——这个很重要。
那么,今天索队就来分享10个卧推力量暴涨的技巧,如果你卧推力量总是上不去,不妨参考一下。
这是索队的《索队健身指南》-力量训练技术内容。
等不及了,索队要发车了!今天的车速比较快,大家慢慢阅读!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公司立场无关。文章仅用于和读者交流、知识普及,不作为疾病诊治建议,部分专业词汇仅为引用专业知识,配图来自互联网和AI,侵删。
找到适合你的姿势(或者借鉴他人的)
高效的卧推训练取决于你能否建立好稳固的卧推姿势。
如果你的卧推姿势不稳定、不一致,其他训练干预措施就会变得无效,因为你总是在改变自己的动作,新的刺激也就被误导了。
一个合格的卧推姿势,最重要的是要满足:
你能以一种相对舒适且无痛的方式进行卧推,
保持姿势的一致性,
并在满足前两点的基础上尽可能举起更大的重量。
然后,开始练习卧推,并且有意识地去调整,使其更适合你自己。
在你每次做卧推时,你的动作路径、身体姿势、肌肉激活等方面都会发生微小的变化,这些变化会因为感觉的强度和效率(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而有所不同。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大脑会引导你 (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 ,向当时对你最有效的方法前进。
这意味着,仅仅训练卧推就能磨练你的技术,使其更强大、更高效。
新手(A)与两位精英级(B 和 C)卧推选手的杠铃轨迹对比。
但是,这要求你先打好基础,从这个基础开始练习,并且要不断学习,慢慢调整你的姿势。
每个人的动作形态会略有不同,因为肢体长度、关节结构以及力量和弱点的个体差异,所以更要坚持下去,找到适合你的姿势和动作。
同时也要接受它会随着你强弱项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采用宽握距
研究表明,有训练经验的运动员,在宽握距卧推中比窄握距卧推的力量要高出5-6%(Stian Larsen,2021;Robert G Lockie,2017)。
14 名训练有素的男性在窄握距和宽握距杠铃卧推中的平均力量表现(Larsen, 2020 年)
宽握距卧推通常是肩宽的1.5倍左右,而窄握距一般比肩稍短一点。
如果你打算参加力量举比赛,或者只是想和力量举选手较量一番,最大的握距不能超过81厘米。
中等握距(定义为介于两者之间)与宽握距之间的力量差异较小,因此最重要的是避免采用超窄握距,除非你是少数在这种握距下表现更强的人之一。
背部起桥做(但不代表一直要这样)
去年7月份发表在《力量与体能研究杂志》的一项对经过训练的力量举运动员的研究表明,他们在背部起桥的情况下,单次最大举重可以比平背多举4.2公斤的重量。
在卧推中拱起背部意味着你的胸部更靠近杠,这减少了运动的活动范围,特别是在动作最艰难的底部。
起桥是一个很有效的策略,因为这样可以迅速增加你在卧推中能举起的重量。
不过由于它缩短了运动范围,所以过度的背部拱起是不利于你长期的肌肉和力量的增长。
因此,如果你采用脊柱高度拱起的姿势进行卧推,或许可以通过延长动作范围来提升训练效果。
要么通过不起桥的卧推姿势,或者做其他运动幅度较大的胸部练习,比如抬脚卧推或杠铃臂屈伸 。
训练要有规律、有计划
要想训练有效果,一定是有计划的,不是瞎几把练练就行。
就算你每次训练动作都超级完美,但偶尔才练一下,那效果也好不到哪去,肯定比不上别人虽然练得没那么好,但是一直有在坚持规律训练。
渐进超负荷训练
如果你现在的卧推力量水平是X,并想将卧推提高到力量水平Y,只有一个方法可以做到,那就是增加重量。
你可以增加杠铃重量、做更多的重复次数、或者做更多的组数,但无论哪种方式,你都需要有某种形式的进步 。
但很多高级训练计划,却忽视了这个简单的要素。
而想要比上次举得更重并不容易,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的努力。
我们在身体和心理上都要克服这个看起来很困难的挑战,索队希望大家给自己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不要在一开始就给自己设限、说自己不行。
当然了,这不是给某些傻逼无脑冲极限重量的理由。
可以把你上次举起的重量记录下来,下次看看能否超越它,比如增加少量的重量(微型杠铃片就可以派上用场了)、多做几次、多做几组、或者其他方法……
那么,应该多久增加一次重量或训练量呢?
索队的建议是:
初学者可以每次训练都增加重量。
中级者可以每周或每两周增加一次重量。
高级训练者可以每月或每个训练周期增加一次重量。
每周合理安排训练频率
根据索队的经验,初学者每周做一次卧推训练就能提升力量,但如果增加到每周两次,力量增长会更快。
如果你在每周的第二次训练中加入一些胸肌和三头肌的练习 (不一定是卧推),那么即使对水平更高的训练者来说,每周进行一次卧推训练也是可行的。
2018年5月发表在《运动医学》上的一项荟萃研究中,对22项研究进行了分析汇总,一共比较了每周1次、2次、3次或4次训练的效果,发现参与者的训练次数越多,力量增长略有提升。
然而,当训练量相同时,这种差异就会消失,不同训练频率间并没有显著区别。(注:该荟萃分析中的研究涉及多种练习,而不仅仅是卧推。)
所以,索队的一般建议是,大多数人每周进行两到三次卧推即可,基本上适用于所有训练水平。
毕竟你能在一次训练中有效安排的训练量终究是有上限的,这迟早会成为一个限制因素。
如果你每周进行两次卧推训练,这两次训练的量和强度都可以很高。
如果是每周三次,那么至少需要降低其中两次的训练强度,可以采用大重量-中等-轻的训练模式。
如果你已经是进阶训练者,你甚至可以每周进行四到五次训练,但我建议你只有在完全适应每周三次训练、并感觉能从更多训练量中获益时,才可以这样做。
一个合格的训练频率,可以帮助你更快更好地掌握好动作,同时允许更大的训练量。
更频繁的训练也有助于更快提升你的技术,而将总训练量分散到一周内的多个训练日中,你也能轻松应对更大的训练负荷。
持续增加训练量
你每次举起的力量越大,你后面能承受的力量也更多,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这样。
每当思考到力量训练量时,索队总是会联想到耐力运动员:他们每周累计的跑步里程与比赛表现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我相信在力量训练中也存在类似的关系,逐渐增加训练量是你持续进步的关键之一。
事实上,我们的训练量取决于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两个点是:
●你的适应程度。
近期训练越多,你能承受(以及为了继续进步所需的)的训练量就越大。
●训练组数的强度。
越接近力竭的训练组,所需的恢复时间就越长,而如果在离力竭还差几次动作时就停止,我们就能完成更多的训练总量。
我们来看一下初级、中级和高级卧推计划中平均的卧推组数。
水平 |
每周卧推组数 |
每周辅助训练组数(胸部与三头肌) |
初学者 |
6 |
4 |
中级 |
10–13 |
9–15 |
高级 |
20-30 |
9-12 |
上面的数字指的是组数,即你在热身组之后实际进行的具有挑战性的组数。
在中级和高级训练计划中,更多组数采用的是较轻的负荷,以实现高训练量。
索队提醒:不要看到上面的数字就突然决定加倍你的训练量。
最好是遵循10%原则,即每周训练量的增加不要超过10%。
增加胸肌维度
你的胸肌是卧推中的主要发力肌群,由较小的三角肌前束和肱三头肌辅助完成动作。
在大多数人力量最强的宽握距卧推中,胸肌和前三角肌贡献了动作最难部分力量的 78%,而肱三头肌贡献了22%,在窄握距卧推中,这一比例分别为63%和37%。
研究表明,胸肌大小与卧推 1RM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r=0.866),以下 18 名大学运动员的数据结果证实了这一点(Ryota Akagi,2014)。
运动员的卧推1RM位 y轴,横截面积(通过超声波测量)位于x轴。
当然了,肌肉体积并非提升卧推表现的唯一方式。
首先,卧推有很大一部分是技术因素。
你能否在负重状态下,保持肌肉紧张并沿正确轨迹举起重量?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神经肌肉效率。
你向肌肉传递的神经信号有多强?肌纤维的募集效率如何?以及它们与上半身其他肌肉(包括拮抗肌)的协同作用如何?
但无论你多么熟练,肌肉募集效率多高,你仍然需要某种力量来源。这是你的技巧和神经系统所依赖的动力引擎。
你的肌肉主要由可收缩的蛋白质纤维构成(约85%),当肌肉接收到收缩信号时,这些纤维通过相互攀爬重叠来产生力量。
你拥有的收缩蛋白越多,你的肌肉能产生的力量就越大。
在训练的头几周,你的力量增长主要来自技术和神经肌肉效率的提升(尽管你仍然在增肌 ),但很快,增加的肌肉量就会成为力量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这在一项研究中得到了证实,该研究中之前未经过训练的参与者进行了八周的二头肌弯举训练(T Moritani,1979)。
在最初的四周里,神经肌肉效率的提升是他们力量增长的主要来源,但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后,情况发生逆转,肌肉增长成为力量提升的主要驱动力。
神经因素(虚线)或肌肉生长(实线)对力量增益的贡献。
左图显示男性参与者,右图显示女性参与者。
在训练的第八周也就是最后一周,肌肉增长占额外力量提升的90-95%!
当然了,在卧推技巧和动作上也是要下功夫的,但要想实现长期显著进步,优先打造更强壮的胸肌才是关键。
可以考虑使用辅助训练
辅助训练有可能极大提升你的卧推表现,但也可能毫无效果。
例如,2020年5月发表在《力量与体能研究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在十周的训练周期内,与单独进行卧推训练相比,加入杠铃臂屈伸并未带来额外的卧推力量提升。
与此同时,当我加入某些辅助训练时,我的卧推成绩取得了质的飞跃。
其中有一次,我每周增加了几次哑铃飞鸟训练,这让我的胸肌泵感十足,卧推成绩也随之提升,还有一次,我每天都做一百个俯卧撑 ,一个月内我的卧推就增加了10公斤。
还有一种理论认为,相比单单做卧推,采用更多样化的训练动作组合,可以让你在不引发过度使用性损伤的情况下,增加训练量。
不过,虽然辅助练习对你的卧推是有帮助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加入辅助动作。
你可以通过只做卧推并随着能力的提升,增加卧推的训练量来提高卧推成绩。
有些顶级卧推者每周只进行大量的卧推(比如40-50组或更多),而根本不做任何辅助训练。
你可能也会偶然发现那个辅助练习,能让你的卧推表现飙升,却无法真正解释原因。
最终,你可以根据当前你的卧推瓶颈是什么以及你喜欢哪种训练风格,再决定用哪种方法。
以最快最猛的力度推起杠铃
通过加快杠铃速度,你会爆发出更大的力量,而想要产生更大的力量,就需要调动更多更强壮的大肌群纤维,在训练中被调动并得到充分刺激的肌纤维正是那些会增长的肌肉。
2014年4月发表在《欧洲运动科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六周的训练期内,和故意放慢速度的组相比,以最大预期速度进行卧推的组卧推成绩提高了2倍。
后续的一项荟萃分析进一步支持了这一观点,通过 24 项研究中尽可能快速举重与故意放慢节奏的对比,结果显示前者平均力量增加16.5%(Hermes, Matthew J.2023)。
请注意,这只适用于向心阶段,也就是卧推中将重量从胸部向上推起的阶段。
对于离心(下降)阶段,控制重量缓慢下降比自由落体式下降更为有效,因为在下降过程中对抗重量能很好地刺激肌肉生长和力量提升。
以下是索队对于卧推训练节奏的建议:
-控制重量缓慢下放,用心感受肌肉的发力,不必过于夸张,但至少保持一到两秒。
-在胸部稍作停顿。
-尽可能用力向上推。
也不是每一组的每次动作都需要这样进行,但我个人认为这是训练中一个很好的默认节奏。
广告时间
众所周知,在蛋白粉里,水解蛋白粉肯定是贵族中的贵族。
所谓的“水解蛋白”是已经把蛋白粉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肽和氨基酸,吸收更直接且没有肠道刺激、无需消化。
这是一种吸收top的蛋白粉原料,一直是给手术后病人使用的。
但是水解蛋白粉一般比较贵,且口味偏苦(氨基酸味)。
索队正好团购了一批马泰时刻的5磅水解分离蛋白粉,在蛋白粉原料涨价前夕,还能以3xx/5磅的价格卖!
原料是水解蛋白粉+分离蛋白粉,没有添加填充剂,吸收刚刚滴!
现在还可以选赠品:蛋白棒或者康普茶二选一!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权,请联系本站编辑删除